中国的信用卡发卡量已经突破了3.3亿张,授信额度达到3.49万亿元,这个数字背后意味着庞大的持卡人群。信用卡历来是金融消费中投诉最为集中的领域之一,对于很多消费者而言都是“又爱又恨”:在给大家带来便捷生活方式的同时,多少也夹杂着一些“坑你没商量”的乱象。盘点一下那些不能不知道的信用卡“潜规则”,或许能给“信用卡一族”们提个醒。
潜规则1:积分让人“空欢喜”
众多消费者当年被引入“信用卡一族”都是看中了信用卡刷卡消费可以积分,而这些积分可以兑换成不同的礼品、服务甚至现金。不过这些“看起来很美”的信用卡积分,实际上有着不少消费者不知道的规则,若不知情很可能就会“空欢喜一场”。
“之前家人生病住院,要刷一笔3万的医疗费用,我想这么大笔消费如果用信用卡刷还可以累计积分比较划算,谁知道后来一查,这笔刷卡消费根本不算积分。”上海白领王小姐无奈地告诉记者。
有同样遭遇的消费者不在少数,不过还有很多持卡人仍然被“蒙在鼓里”。实际上,并非所有的信用卡刷卡消费都可以积分,各家银行都为积分设定了不同的规则。大部分银行就把购房、购车等大额消费排除在积分范围之外,还有医院、学校、金融产品及服务、保险、证券等,也被一些银行划入不能积分的“无效消费”行列。 同样,不少信用卡的网络消费也不纳入计算积分范围。上海一家股份制银行信用卡中心人士就告诉记者,“在网络上消费只有使用快捷支付的方式才可以纳入积分,如果直接使用网银支付那就不能积分。”除了很多支付不能积分之外,信用卡积分也开始贬值了。某银行信用卡积分兑换星巴克咖啡从6000分涨到10000分。其实,从3月份起众多银行都纷纷调整了信用卡积分和兑换规则。
潜规则2:优惠办卡“馅饼变陷阱”
降低审核门槛,盲目追求发卡量,发卡后巧设收费“陷阱”……太多让消费者防不胜防的信用卡收费摆在眼前,但消费者却无能为力,一切都是银行说了算。
最近上海财经大学的研二学生姜小慈就遇到了这样的烦心事,她6年前办理的银行卡当初承诺同行异地汇款不收任何手续费,可是今年她才发现,这项当年吸引她办卡的优惠“馅饼”已经悄然消失。
姜小慈这张只能透支1000元的信用卡是上大学第一天去办储蓄卡时被网点人员“忽悠”办理的,当时说这张卡是专门针对大学生设置的学生卡,不仅同行异地取款不收费,异地汇款也不收任何费用。“当时想这样父母给我汇款就不用收手续费了,就是冲着这个好处就办理了一张,可是谁知道今年父母给我汇款时发现要收手续费了,打电话到银行去问才知道从2012年4月份开始,已经实行新的规则,之前的优惠全都取消了。”
令她愤慨的是,银行变更了收费规则却没有给持卡人发送任何通知。“没有了之前承诺的优惠,这张卡就没有任何优势了,每年刷卡消费不满三次还要收年费,当年的"馅饼"真的变成了"陷阱"。”
潜规则3:存钱容易取钱难
很多“信用卡一族”可能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信用卡还账的时候,一不小心就多还了,这时候若想要把信用卡里多余的存款取出来,那可就要注意了,不少银行可是要收手续费的。
银行把这部分“存款”称作溢存款,是指持卡人本期偿还全部应还款项后剩余的款项。根据金融研究机构银率网的调查,接近一半的银行都要对溢存款取现收取手续费,即使是持卡人存放在信用卡内的资金或还款时多缴的部分,想要取出也要交钱。在一家电力企业工作的林先生手上临时有1万元现金,由于图方便就近存入了信用卡之中,然而仅仅只是存一下,取出来却被收了50元手续费。根据《2013年银率网315银行服务调查报告》,3000多份有效问卷中表示缴纳过信用卡取现手续费的消费者最多,占比达到46.48%,有30%的消费者认为银行收取的信用卡溢存款领回手续费、卡片工本费和交易短信通知费收费偏高。
潜规则4:“入账时差”吃掉免息期
对于“信用卡一族”来说,携带现金消费远不及直接刷信用卡来得便利,况且信用卡的透支额度在规定的时间内就相当于一笔“免息贷款”。然而在“喜刷刷”之后,到了信用卡还款时,持卡人可就要注意了。
很多持卡人往往喜欢“搭末班车”,在还款日当天才办理信用卡还款,把免息期用到极致。殊不知,各家银行的资金到账日时间不同,有的银行要一个工作日,有的则要2-3个工作日。因此,那些赶在最后一天才还款的消费者们,“一不小心”就会遇到资金延迟到账而被罚息的“悲剧”。一位网友在微博上称,“广发银行信用卡延迟两天还款居然被扣546.17元的利息,后来发现别的银行都是从还款到期日开始计息,而广发是从入账日开始计息,也就是消费当日起算”。根据广发银行信用卡发卡章程,现金透支不享受免息还款期,需从交易日开始按透支利率支付透支利息,直至全额还清透支现金额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