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7月2日电 (记者杨溢仁)记者获悉,人民银行于周二再次全面暂停了公开市场操作,延续了上周以来“不作为”的态势。
在多数业内人士看来,央行此次全面暂停央票及正回购操作,释放出了平抑资金面波动的信号,有助于安抚市场紧张情绪,但从逆回购未能重启也可以看出,管理层认为市场流动性总体不存在太大问题,期望出现大规模货币投放并不现实。
公开市场继续“按兵不动”
鉴于本周公开市场有央票及正回购到期460亿元,则面临月初的存款准备金补缴,央行“按兵不动”将有助于流动性的缓解。
中债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1日收盘,银行间回购利率虽然涨跌互现,但已较前期明显回落。其中,隔夜、7天和14天品种利率分别行至4.434%、5.450%和6.091%。
值得一提的是,央行行长周小川近日向媒体公开表示,“央行对流动性的把握,市场基本上还是正确理解的。”
他坦言,出于半年考核时点等因素,银行发放贷款的冲动十分强烈。这种动向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贷款均衡增长的要求,以及服务实体经济、支持结构调整的方向不完全一致。“需要他们把这种倾向调整回来。”
无疑,从管理层的表述看,央行认为目前流动性总量并不缺,那么未来的政策取向应该是如何“盘活存量”,而不能过多期望央行向市场注入大量的流动性。
“出于管理金融风险的目的,以适度收紧流动性来推动银行体系降杠杆的进程,提示商业银行对资产业务作出调整,是当前货币政策的操作思路。”来自国海证券(10.66,0.24,2.30%)固定收益研究团队的观点认为,央行强调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这意味着资金面回到上半年宽松状态可能性较小,下半年资金成本料将抬升。
资金利率中枢料将抬升
“我们认为,虽然此前央行称已向一些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金融机构提供了流动性支持,上周及本周二公开市场也暂停了操作,但目前尚未有明显的放松举动。”第一创业证券分析师胡杰称。
尽管央行公开表态维稳,加上6月末财政存款的逐步投放,近期资金面紧张格局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业界普遍认为,7月资金利率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
首先,7月初市场仍将面临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补缴;其次,二季度企业税款上缴,将导致财政存款的大幅上升,从历史数据来看,规模可能在4000亿元左右;第三,7月份大型商业银行海外分行也将从银行系统抽离一部分资金。
不仅如此,7月份公开市场仅有2910亿元的资金到期量,较6月份的3510亿元有所下降,而与6月份不同的是,该部分资金绝大多数集中在下半月到期,鉴于上半月银行间市场还将面临财政缴款、存款准备金补缴、上市公司分红等等诸多不利因素,多位券商研究员判断,至少在7月的上半旬,流动性将持续紧张,且基于挤压套利空间和清理金融风险的考虑,央行在后续的时间里仍将维持相对紧平衡的货币环境。
东莞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陈龙预计,“7月上半月货币资金价格仍将维持高位,以7天回购利率为例,超过5.0%的水平应该是可能的,而到了下半月,随着存款准备金退还、上市公司分红资金重新入市和公开市场大量资金到期,市场的流动性将重回相对宽松状态,7天回购利率或回到4.0%一线的水平。”
对此,顺德农商银行固定收益研究员宋球红表示赞同:“我们认为,未来R007(2.480,0.00,0.00%)继续下行的可能性较大,但是资金利率的中枢将高于5月中旬之前的水平。”
债市迎来交易性机会
需指出,本次流动性危机的主要原因在于银行过分逐利,过度扩张同业业务导致出现流动性困难。
由于今年以来资金面宽松,市场流动性泛滥,商业银行普遍通过期限错配,通过银行间市场吸收廉价资金用于发展同业及理财业务,而鉴于支持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不足,又导致资金在银行体系空转,债务堆积现象严重。在这种背景下,央行试图通过资金价格调整逼迫商业银行降低同业业务杠杆,抑制表外业务疯狂扩张。
“银行降杠杆及同业非标业务收缩,或将增加债券资产需求,利好债券市场,短期存在交易性机会。”在陈龙看来,此次流动性危机之后,商业银行在政策引导下将降低非标业务规模,部分非标业务到期后将不续作,出于逐利需求,这部分资产配置很可能转移至债券市场。
同业非标业务收缩对债券市场是一个机会,加上资金价格回落,陈龙认为:“近期债券市场存在交易性机会的时间窗口,可选择用部分资金把握高信用等级券种的交易性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