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万敏 发自北京
“当前,通过金融体系向实体经济提供融资支持的不仅有人民币贷款,还有债券、股票、委托贷款、信托贷款、银行承兑汇票等多种方式。”9月13日上午,央行连续发布了3条有关社会融资规模的新闻稿,分别公布了2002年以来社会融资规模分月和分年的构成统计情况。
“央行希望市场能够从原来的关注贷款转到观察社会融资规模。”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的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央行在这个时点公布以上内容,是希望起到引导市场观点作用。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不限于贷款
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新增人民币贷款7.47万亿元,是2002年的4.04倍,但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下降至60%以下。
除人民币贷款外的其他方式融资为5.36万亿元,是2002年的32.7倍,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41.8%,比2002年上升33.7个百分点。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包括小贷公司的融资出现了很大的增长,其中2011年小额贷款公司新增贷款1934亿元,相当于一家中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一年的新增贷款规模。
“社会融资规模与实体经济的联系更紧密,更能反映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农业银行(2.46,0.01,0.41%)战略规划部宏观经济金融研究处副处长付兵涛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他认为央行可能希望引导市场不要唯一只关注贷款的增长。
“目前,金融机构表外业务发展较快。表外业务资金最终都会通过信托贷款、委托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股票等金融工具投放于实体经济,而这些金融工具都已包含在社会融资规模中。”央行调查统计司负责人表示,社会融资规模能多角度反映各类融资支持实体经济的状况,反映金融服务和支持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
尽管从理论上来说,社会融资规模意义重大,但对央行来说,企业债、公司债、股票等分属其他部门监管,而表外融资的具体业务,很大一部分管理权限也在银监会,因此,社会融资规模只能是一个观察性指标而非央行能实际调控的工具。
“或许央行是想表达,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并非央行一个部门的责任。”一位不愿具名的金融机构分析人士认为。
或无意大幅放松信贷
央行调查统计司负责人称,金融调控如果只盯着贷款就会造成“按下葫芦浮起瓢”的现象。主要原因是,随着金融市场快速发展,对实际经济运行产生重大影响的金融变量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货币和信贷。未来实体经济还会增加新的融资渠道,如私募股权基金、对冲基金等。未来条件成熟,可将其计入社会融资规模。
上述分析人士认为,自银监会从央行分离后,央行的主要职责逐渐转为货币政策调控,而一旦经济情况出现波动,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将使得央行在货币政策工具选择上的独立性受到影响。
渣打银行(微博)在报告中指出,未来政策仍有放松可能,而降息淡出或因央行认为基准利率已经很低,认为已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经济已稳定,更低的基准利率将再次激发投资-通胀周期。“他们的谨慎是可以理解的。”该报告还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如想要在近期内(9月~10月)促增长,央行恐怕还得降息。
渣打银行经济师李炜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8月的信贷数据显示资金来源有一些改善,但无特别大的起色,可确认的仅仅是8月比7月稍好,但企业的投融资需求没有很明显的转变。
然而,降低准备金率的预期已持续一个多月,近期央行频繁的逆回购操作使得市场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央行更愿意通过这种方式维持流动性而非降准。
随着发改委审批项目的公布,近日有媒体报道称,监管部门日前要求商业银行加大对铁路等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保障性安居工程的信贷支持。但从8月信贷结构看,长期贷款有增长,但占比仍未出现大幅提高。
尤其在经济下行期间,金融系统的风险需要重视,在支持经济增长和控制风险的纠结时刻,央行重新强调社会融资规模这一个概念的重要性,似乎也在传达某种信号。
“社会融资规模不仅能从总量上反映金融系统性风险,还能反映金融风险在不同金融机构、不同金融市场之间的传导,从而有利于强化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市场和工具的监管,最终达到防范整个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的目的。”央行调查统计司负责人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