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时间与折扣的考虑,越来越多忙碌的都市人开始习惯选择在法定假期里集中购物、淘衣置装。面对即将来临的中秋国庆长假,面对各类名目繁多的促销诱惑,消费者又该如何规避商家陷阱,从容而理性地进行消费呢?
文/ 本刊记者张瑾
随着中秋国庆长假的临近,人们体内的购物因子也开始活跃起来。跟据商务部去年公布的“十一”消费数据显示,去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全国实现消费品零售额约5700亿元,日均零售额比上一年同期增长18%左右。面对即将到来的新一轮长假,许多消费者也早已将例行的购物计划纳入了自己的假日行程表。然而,面对“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各类假日促销与日趋多样的购物渠道,意在实惠消费的血拼族又该如何理性选择、从容应对呢?记者特别准备了5只锦囊,助你在假日生活中玩转聪明消费。
锦囊一:商场折扣常对照
每逢“十一”假期,商家都会在服饰配件的打折促销上动足脑筋。常常是A百货“买一送一”,B广场“满百返券”,C公司“全场1折起”……各式“噱头”的齐齐亮相对消费者而言可谓是诱惑巨大。然而,除了部分实实在在的让利外,部分商家的促销背后其实存在猫腻。
血拼实例:
吴先生在去年10月1日于上海某购物中心看中一款的品牌公文包,标签价格显示公文包售价718元。由于营业员一再热情地表示公文包参与商场国庆期间的6折大促,吴先生便花了470元将其买入。但事后,吴先生通过网络询价了解到公文包此前的专柜售价实为518元。照这样计算,商家所谓470元的“6折价格”实际上只在原价518元的基础上打了9折。
锦囊对策:
网络原价对照:现如今网络咨询已经十分发达。除了能在网上找到各大品牌的官方参考价格,还有许多热情网友会在论坛里分享各种价格信息。消费者不妨在购物前先通过网络渠道了解一下欲购品牌的大致价格;或是在购买时通过手机简单地上网查询一下,以免冲动地买下被商家“价格虚高”后的打折商品。
商场折扣对照:
还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十一”等法定假期是商家们推出折扣的集中期,而各商家不同的促销手段会使原先统一定价的同款商品出现不同售价。以选购一款原价1699元的Sindel风衣为例,如A商场进行的是“满199元减100元”的活动,则这款风衣的折后售价为899元,相当于原价的5.3折。如若在“满300元减120元”的B百货购买此风衣,则风衣折后价为1099元,折扣力度只相当于6.5折。因此,建议消费者在小长假购置中高档服装时不妨提前了解一下各商场折扣形式,或是于大商圈购物时戒急戒躁,对比下附近几家商场的折后价格再下手购买。
此外,由于很多打折服饰处于换季服装或旧款服饰的范畴,且涉及换券抵扣等较为复杂的计算方式。部分商场及专卖店对对打折处理的商品是不予退换处理的。因此,消费者们在“五一”折扣季期间应特别注意对购入商品的质量把关。
锦囊二:亲朋好友巧拼单
在商家推出的各类假日促销中,诸如“买150送50”、“满300送100”等消费满额度即获返券的营销手段最为常见。而在实际购物过程中,消费者经常会发现“149”、“199”等只比返券标准差上“一口气”的“主流价格”,商家促销的心思可见一斑。
血拼实例:
蒋小姐于去年“十一”在北京某百货公司购入了一条售价为499元的折扣蚕丝被。结账时收银小姐告诉蒋小姐,按照商场满“600送300”的活动标准,蒋小姐只需再购买101元的商品就能得到一张300元的抵用券,相等于“商店白送一件商品还有多”。于是,蒋小姐又购入了一组自己不怎么喜欢,售价为158元的枕套。但当蒋小姐兑换抵用券时却发现:面值300的抵用券不但非全店通用,且欲抵用就得再次购满600元。蒋小姐直叹“花158元买了张没用的纸!”
锦囊对策:
亲朋好友巧拼单:事实上,商家“满就送”活动的本意就在于不断刺激消费者的购物欲。而引导消费的返现模式在规定标准时还往往设有“梯度”:比如“满200返50”、“满500返200”,消费金额越大则返现幅度越大。因此,对于消费者来说,与亲朋好友结伴购物是比较合理的应对方式,结伴购物既减少了为凑额度而购入非必须商品的烦恼,同时也能累计消费金额从而获得相对较大的实惠。
认准需求莫贪小:
很多消费者在参与类似“满就返”活动时常常会陷入一个计算误区,千方百计地“凑数卡点”。而事实上,许多商家正是看准了部分消费者“不能吃亏”的心态,动足了提高小额物品的价格或在定价上引诱顾客循环消费的脑筋。因此,建议消费者在购物时保持一定的理性,买齐所需商品、得到部分优惠后适可而止,避免掉入“无底陷阱”。
此外,提醒顾客在参与活动前,可事先简单了解一下抵用券的使用说明、使用范围及使用期限。同时,如果有时间不妨在商场多逛两圈,必要时可以列个简单的需求清单,粗略估算下商品价格与返券的实际比例。
锦囊三:淘欧美品牌“童装”
除了规避促销陷阱带来的困惑,我们身边其实还有一些容易被忽略的“隐性优惠”。假期折扣期间,就更不妨关注一下此类堪比“折上折”的“另类服饰”了。
血拼实例:
袁小姐是一家金融公司的白领,平日爱好欧美着装风格。但出于房贷压力和买车计划的考虑,袁小姐压缩了自己的部分置装预算。由于所在的工作环境对着装有一定要求,即便每月只买上2~3件中档品牌的服装,自己依然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超过消费预算,她对如何在保持自己着装风格的前提下降低置装开支颇为苦恼。
锦囊对策:
欧美品牌淘童装:由于许多欧系品牌的设计总体较为简单成熟,多数童装款式均沿用成人设计风格,但价格相比类似成人服饰便宜30%以上。由于欧系品牌的童装尺寸普遍大于亚洲尺码,亚洲顾客在去欧洲或香港地区扫货时带回几件“童装”上下班穿着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在国内,如H&M,ZARA等部分欧系品牌其实也都设有童装部,其中155~160的童装尺寸与成人160码基本一致,但售价却能比成人服饰低30%~50%。一般身材中等偏瘦且偏好欧风的顾客不妨改变下观念,或许能淘到意外的实惠。
锦囊四:网络购物细鉴别
长假里商家给予的折扣意味着购物实惠,但也同时意味着巨大的人流。对于不愿出门“人挤人”的消费者而言,网络渠道便成了首选。网络购物在方便快捷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但也要求消费者在购买服装等无法提前试穿的商品时对自己的需求风格有较为精准的把握,事先进行适当的甄别删选,以免承担实物与介绍不符、售后维权相对不便的风险。
血拼实例:
去年十一,王女士发现淘宝的不少商家也都推出了各种力度不小的折扣。在选中一款官方售价为1168元的G2000风衣后,她通过网络比价格发现同款风衣在淘宝的售价在380~1168元之间。不同的卖家间虽存在一定的价格差异,但网页中文字描述及官方图片却基本一致。最后,王女士选择在促销力度最大的某店铺下单。但风衣到货后王女士却发现衣物的样子虽与官方图片略有形似但做工十分粗糙,并存在一定色差。但在与卖家的售后交涉中,对方却以“网络色差难以避免、衣物并未出现损坏”为由拒绝退换,王女士的这380元购衣款因此打了水漂。
锦囊对策:
细读商家评价:即使图片文字再详尽,网络购衣归根结底仍带有不能接触实物的虚拟性。网购经验不足的消费者一旦遇上盗用他人服饰图片、依赖特殊技术处理照片、虚假累计信用评级的商家就容易被误导。建议大家在网购服饰前多花几分钟时间查阅下卖家的信用记录,并着重参考“黄钻”以上买家评论以及买家“中评”、“差评”的具体内容。对服饰图片水印与实际店名不符、同名低等级买家多次重复好评的店铺要多留一个心眼,切莫只贪图一时便宜。
辨别关键认证:
如今很多大型电商购物平台都推出了各自的购物保障制度,而C2C平台如淘宝,Eaby的部分商家认证确实能为消费者提供一定的购物保障。以“淘宝网(微博)”为例,Tmall标志代表品牌官方直销,“7天退货”认证则代表客人有权在收货后7天内提出无条件退换申请,而“如实描述”标识则代表卖家已经先行为自己的图文描述缴纳了保证金,如发生虚假描述争议时,淘宝有权动用保证金先行赔付……消费者网购服饰时应适度辨别卖家的标识认证,尽量选择有上述保障标识的商家淘货。
此外,消费者如网购某些“吃不太准但又不想错过”的服饰时,不妨多花0.5元买上一份运费险,以减少退换货时的运费损失。而长期热衷网上淘衣的消费者则不妨充分利用Tmall积分、外网返利等方式将小实惠“积少成多”。
锦囊五:海外直购省佣金
除了上述自身拥有实物货源的厂商、代理商,网络服装卖家的行列中还有活跃着许多代购商。这些中间商一般通过为消费者代购低于商场普通售价的品牌服饰或海外服饰赚取一定比例的佣金利润。而在这两大代购模式中,通过前者代购的国内折扣品牌通常具有较高的性价比,但消费者为海外代购所支付的佣金有时却可能是笔冤枉钱。
血拼实例:
由于小长假期间需出席一场亲友婚礼,外企工作的Cindy去年通过网络代购商的图文介绍为自己和丈夫分别购置了一款官方售价160英镑折合人民币1648元的Elita MaxiDress及一款售价95英镑折合人民币978元的ASOS Slim Fit Check Suit Jacket,除货款外还按5%的佣金标准支付了132元的代购费用。而此后不久,Cindy无意间中从一名爱逛海外服饰网站的同事处了解到,她所代购的两款服饰不但能直接通过官网订货发货,还能享受115英镑及57英镑的优惠价格。“两件衣服损失了900多元,都能再添一件不错的衣服了!”Cindy在得知详情后直呼后悔。
锦囊对策:
关注国际货运及支付条款:随着欧美国家对中国服装(7.35,-0.17,-2.26%)消费市场的日益重视,许多曾经需要通过代购商在海外辅助收货后转运回国或只接收当地银行卡付款的国际购物网站都已然修改了自己的货运、支付条例。以网上的热门代购品牌THE TOP SHOP”和“ASOS”为例,这两大服饰品牌官网其实都已开通了直邮中国的货运服务,并接受中国区VISA、Master银行卡与Paypal支付货款。
对海外代购依赖度较大、佣金支出较多的消费者其实不妨抽空阅读下拟代购商品官网的货运、支付条款,用以评估是否有委托他人进行代购的必要。而即便是因为不熟悉流程而倾向中间商代劳,也应适当了解或询问所购商品是否在代购网站享有折扣,以防止部分代购商的在代购费用以外进一步谋取不当差价。
相关链接:
理性消费 实惠“扮靓”
文/ 彤彤
作为一名外企秘书,我的工作有较高的置装需求。但对于商场动辄上千的中高级服饰,我也只能是偶尔购之。大多数时候,我和同事们都会利用各种小技巧来保证自己着装上的“质”与“量”。
共享会员卡
现在,几乎所有的服饰专柜及大型百货都有制定会员制度。我们在消费时凭借会员卡就可以享受折扣或积分。而多数会员卡都需累计一定的消费额度才能办理,我和闺蜜及同事经常结伴“拼单”,在“拼”出新卡的同时也共享各自原有的卡片。
再经过这一段时间的累计之后,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会员卡已经基本涵盖了如ME&CITY、B+AB、Arnold Palmer、PAGEBOY、Olive des olive等许多适合办公室穿着同时又不乏年轻时尚的服饰品牌。现在想要买哪个牌子的衣服,基本只需“登高一呼”,就能马上得到朋友“我有卡”的相应。如此一来,我们不仅在新款上市期间就能享受7-9折的优惠,换季或假期打折时还有更划算的“折上折”,而品牌推出的特别优惠也会在商家发给会员的第一时间在我们圈子里转发开来,我们也因此享受到不少实惠。
而除了实体卡片,我们还分享各自在网络商铺的会员级别,有时一件衣服的原价与“会员88折优惠外加包邮”相比,能有近百元的差价。
大牌求神似
而在工作之余,时尚杂志的学习和传阅也是我们常做的功课。面对杂志上价格昂贵的服饰推荐,我们的对策就是“抓准风格,追求神似”,并不去大牌专柜购买实物,而是通过记住颜色和搭配在平价品牌、外贸小店或是网络商城里寻找“神似”的代替品。
上个月,我曾在《MINA》杂志上看中一款标价4万2000日元折合人民币3200元的米色雪纺连衣裙。而不久后,我就在淘宝某网店发现一件328元的“神似品”,颜色和样式都差不多,外人对比杂志粗略一看几乎能以假乱真。
配饰变花样
除了“会员卡”与“神似品”这两位亲密战友,胸针和丝巾也是我最爱用来点睛的配饰。事实上,同一套衣服只需更换一款不同的配件,便能让人眼前一亮。相比一套衣服少则上百元,多则上千元的价格,多数配饰几十元的价格就显得亲民很多。既节约成本又不乏细节的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