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银行股的估值水平几乎要和最低的钢铁股类似。”
随着银行股进入“白菜价”一般的低估值时期,小股民继续持仓银行股的信心一再被考验。
反映到证券市场上,中央汇金再出手增持“四大行”,“护盘”心切之意可见。但是,盘面以及板块整体涨幅显示,对于抄底银行股,市场响应者寥寥,银行股的颓势并没有明显改善。
究其原因,还是投资者对银行股基本面的态度并未发生明显变化。
多数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今年以来,银行的逾期贷款骤然增多,同时不良贷款也在温和上涨,加上利率市场化及金融脱媒等影响,银行业的高增长时代似乎不去不返。
此前中期业绩密集发布期间,上市银行亦认同不良贷款规模将在年内继续上升的趋势,不过近日来,银行的表态似乎开始转向积极,有中型银行表示,正在上涨的不良贷款率有望在三季度见到峰值。
“九成不良增量在浙江”
“这些年不良率一直在下降,但今年资产质量出现了波动。”一家中型银行称,其不良贷款率出现了自1997年以来的首次升高。
上述中型银行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不良贷款余额中的1/4是今年的新增规模。
具体到今年新增的不良贷款部分,温州为主的浙江地区的问题贷款,是银行问题贷款骤增的主力。
“温州今年新增的不良贷款占全行整体增量的64%,而温州及其周边浙江区域的不良增量则占了全行增量的94%。”该行相关负责人透露,从全国范围看,包括温州在内的浙江地区是全国银行业不良贷款增长最快、不良率最高的地区,但其他地区的资产目前基本保持稳定。
截至8月末,该银行在温州的不良贷款余额达19.56亿元,比年初增长12.52亿元,不良率为3.88%,比年初增长2.4个百分点。
上述负责人也称,从实际的贷款处置情况看,温州地区贷款的抵押率超过75%,预计不良贷款处置后的最终损失不大。
另据了解,某国有大行在浙江地区的不良贷款已经在今年早些时候触及行内的“警戒线”,该行已暂停对部分业务的新增信贷投放。
从客户结构看,中小企业客户产生的不良贷款余额占整个不良贷款规模的六成多。
“这一轮经济调整,外向型经济越高的地方受到的冲击越大,市场化程度越高的中小企业受到的冲击最大。”上述负责人指出。
上述负责人表示,按客观规律,银行不良率应较经济走势滞后3个月到半年左右,滞后期的长短与各家银行五级分类的敏感程度有关,由于该行对贷款五级分类更加审慎,其不良率应在今年三季度达到峰值。
逾期贷款加大清收
尚未形成不良贷款的预期贷款规模在今年突然抬头。
截至8月末,前述中型银行逾期贷款规模已较年初翻了一倍多。
“在经济下行的趋势下,企业之间账款短期拖欠增多,这样企业在对银行的还本付息之中出现逾期、欠息的情况。”上述负责人称。
另据了解,包括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在内的一些银行,近期均在内部开会要求加大对问题贷款、预期贷款的催收力度,严控不良贷款规模和不良贷款率继续上涨。
统计显示,上半年16家上市银行逾期贷款总额较年初增长31%,其中浦发、民生、中信等中小银行的逾期贷款较年初增幅超过50%。而从结构上来看,66%的新增逾期贷款为逾期90天以内贷款,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主要由于偿付能力不足产生的逾期)较年初仅增长17.8%。
中金公司撰写的报告指出,上半年银行对部分行业收紧信贷及表外融资规模较去年同期缩小带来的流动性压力,是上半年逾期贷款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中金公司同时指出,年末由于银行加大清收力度,逾期贷款的余额环比会出现明显下降。
“许多央企今年贷款是0”
风险控制难度在增加,拓展收入来源也成为难题。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和金融脱媒的趋势下,银行坐吃利差的传统业务模式受到极大挑战。
一主管公司业务的银行高管表示,今年以来许多央企的贷款规模是0,其融资主要依靠中票、短融等直接融资渠道,在一些已经发行中票、短融的企业,其直接融资规模与间接融资规模的比例是1:1。
另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由于现在发债成本低,所以大企业都不用贷款融资,以发债替代贷款的需求很强烈,对银行而言,尽管为客户发债的业务收入已不如以往的存贷利差收入,却也只能被动适应。
“利率市场化导致银行存贷利差实际上已经被挤压得很厉害了。”某上市银行计财部人士指出,在利率市场化启动后,银行在大型国企办理贷款时都不同程度被要求将贷款利率“下浮到底”,而存款成本又较此前有所上升,所以,即便不情愿,也只能迅速加入债券混战。
上述银行高管指出,金融脱媒趋势的进一步加强,也给银行带来新的业务机会,比如,中票、短券等债务融资工具的承销机会,而且这些新的业务机会,往往是低资本消耗甚至无资本消耗的,如果银行能利用好这些机遇,也是可以取得较好的业务发展和股东回报。